召开弘扬塞罕坝精神座谈会,表彰298个全国绿化先进集体、147名全国绿化劳动模范和146名全国绿化先进工作者。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在主场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感谢中国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的贡献。2017年,原环境保护部联合江苏省人民政府在江苏南京举办了第一个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
今天,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山东省人民政府在山东省济南市联合举办2023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6月5日是环境日,今年六五环境日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速度最快的国家,也为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蓝天保卫战取得历史性成就。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0.9%,首次降低到1%以内。
风电场矗立山巅,夜空里银河璀璨浩瀚,马鞭草在蓝天下汇成紫色海洋福建省安砂水电厂技术人员吴朝虹近几年迷上摄影,所拍照片入选摄影作品征集活动。生态环境部、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山东省人民政府5日在山东济南联合举办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NOAA和缅因大学的这组数据只追溯到了1979年。
他说,考虑到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变暖的双重驱动因素,这是一个预期中的里程碑全球平均气温在7月达到峰值,这是因为陆地气温波动比海洋大,而北半球的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因此北半球气温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影响更大。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与缅因大学汇编的数据显示,7月3日,地球表面以上2米的全球平均气温达到17.01℃,打破了2022年7月和2016年8月创下的16.92℃的纪录,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天,首次超过17摄氏度。此次最高气温纪录紧随6月的一项高温纪录而来。
7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宣布,热带太平洋地区7年来首次形成厄尔尼诺条件。今年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如果在全球变暖的基础上再叠加厄尔尼诺现象,那么每隔几年气温就会超过阈值,直到全球变暖得到有效控制。他说,考虑到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现象是全球变暖的双重驱动因素,这是一个预期中的里程碑。NOAA和缅因大学的这组数据只追溯到了1979年。加之北半球夏季的到来,Rohde认为,七八月很可能会出现全球平均气温再创纪录的情况。
但Rohde表示,这是自有仪器测量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时,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的数据也证实,2023年6月的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46℃,越来越接近各国承诺的升温不超过工业化前水平1.5℃的门槛。上月初,NOAA发布警报说,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出现,预计将持续到冬季,可能会发展为中度厄尔尼诺或强厄尔尼诺现象。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信息说,结合世界多地的模型预测和专家评估意见,2023年7月到9月间出现厄尔尼诺事件并持续到年底的可能性为90%,且至少为中等强度。
英国国家气象局首席气象学家Paul Davies在一份新闻稿中指出,除了自然变化外,人为因素引起的大气变暖也增加了创纪录高温的可能性。日前,英国国家气象局宣布,2023年6月是该国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当月平均气温为15.8℃,比之前记录高0.9℃。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Robert Rohde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加速推动美国、欧洲和加拿大部分地区气温飙升7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行动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解读。
修订后各级别的边界更加清晰,差异更加明显。其中,A级和引领性企业,即行业内大气污染防治标杆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不停产不限产,不受减排要求限制,可以采取自主减排措施。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9000万千瓦以上;外电入鲁规模达到1500亿千瓦时以上、力争达到1700亿千瓦时;在确保电力热力稳定接续供应的前提下,全力推动30万千瓦以下落后小煤电机组关停并转,力争实现小抽凝机组基本替代退出,促进全省煤电行业转型升级。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山东省将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坚决叫停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本次修订进一步细化、完善了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应急管控要求。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将完成国家下达山东省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煤炭消费量下降10%左右的任务。
将绩效分级由原来的A、B、C三个等级调整为A、B、C、D四个等级和引领性、非引领性企业标准。主要措施是持续实施公转铁公转水,推进柴油货车清洁化,综合治理非道路移动源,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水平。
主要措施是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工业污染深度治理行动、大气面源治理提升行动、重污染天气应对行动、监管执法攻坚行动。山东省加强污染治理,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近日,《山东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印发实施,《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也重新作了修订。
主要措施是实施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和达标治理、氮氧化物(NOx)污染治理提升等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行动,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和科技帮扶支撑,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实施外电入鲁提质增效行动,不断提高省外来电规模和绿电比例。
截至目前,山东省大气传输通道城市10家钢铁企业产能全部转移退出,其中炼铁产能1957万吨、炼钢产能2356万吨;推动压减焦化企业26家,产能1801万吨;整合转移地炼企业10家,产能2696万吨;压减轮胎企业12家,退出低效落后轮胎产能2380万条;关停退出水泥熟料生产线32条、水泥磨机223台,涉及产能1663.2万吨和1.17亿吨。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介绍。新修订的《应急预案》,更加突出差异化,最大限度减少重污染天气应急对经济社会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坚决不搞一刀切。《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取得积极成效,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2.5%以上。
《行动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货车保有量占比力争超过40%,铁路货运量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年均增速超过2%。当前,山东省海上风电实现并网发电零突破,累计并网规模达31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持续保持全国第一。
《行动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0.9%以内。其中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山东省将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进一步控制化石能源消费。
根据《行动方案》,山东省提出,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年平均不超过3.3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64.6天主要措施是实施含挥发性有机物(VOCs)原辅材料源头替代和达标治理、氮氧化物(NOx)污染治理提升等工业污染源深度治理行动,不断加强监管能力和科技帮扶支撑,有效遏制臭氧浓度增长趋势。
当前,山东省海上风电实现并网发电零突破,累计并网规模达31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持续保持全国第一。7月4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对《行动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解读。修订后各级别的边界更加清晰,差异更加明显。山东省加强污染治理,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近日,《山东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印发实施,《山东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也重新作了修订。
本次修订进一步细化、完善了重点行业工业企业绩效分级和差异化应急管控要求。其中,A级和引领性企业,即行业内大气污染防治标杆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不停产不限产,不受减排要求限制,可以采取自主减排措施。
其中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方面,山东省将增加清洁能源供给,加大清洁能源替代力度,进一步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主要措施是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行动、工业污染深度治理行动、大气面源治理提升行动、重污染天气应对行动、监管执法攻坚行动。
根据《行动方案》,山东省提出,到2025年,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全省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全年平均不超过3.3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少于264.6天。主要措施是持续实施公转铁公转水,推进柴油货车清洁化,综合治理非道路移动源,提升重点行业企业清洁运输水平。